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史 悅)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通常被視為一座城市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今年以來,明光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開放多元、特色引領”原則,將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著力培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特色夜間經濟圈。
記者從明光市獲悉,當地依托城區分布特點及資源優勢,以餐飲為基礎、購物為支撐、文化為底蘊、管理為保障,聚焦培育新興消費業態、優化夜間營商環境、規范行業監管服務,重點在夜間市民活動集中、對市民生活沒有明顯影響等適合夜間集聚消費的區域,培育特色夜間經濟圈。今年,市中心城區建設改造包括購物、餐飲、文化、休閑等綜合類夜間經濟圈3至5個,到年底初步形成規劃合理、設施完善、業態多元、管理規范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
規劃上,明光市以城區夜間經濟布局現狀為基礎,謀劃以“明光風味”特色小吃為主的城中餐飲美食區,
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住宿于一體的城東綜合消費區,以嘉山南公園、九道灣公園等休閑公園為依托的城西休閑娛樂區,以提供就業機會、挖掘消費潛力為目標的城北產城消費區等四大板塊。該市大力豐富夜間經濟內容,融入本地生活和文化體驗場景,加入沉浸式表演和休閑娛樂的互動,做好夜游、夜宴、夜娛、夜購、夜賞、夜讀等系列產品開發。
城市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離不開相關配套設施的建立和完善。明光市基于傳統夜間文化,推動地標景觀小品、商業街區、水系河岸、旅游景點等亮化美化,展現“親民樸實、大氣秀麗、生態環保”城市夜景形象。優化公共交通線路設置,增設夜間公交線路,加密夜間運行班次,做好停車保障。合理降低經營門檻,簡化審批程序,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水電氣供給、污水收集排放、餐飲油煙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配套設施。
此外,該市建立健全促進夜間經濟發展領導機制,成立以分管市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明光市發展夜間經濟領導小組。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夜間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對繁榮夜間經濟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市場主體優先提供和爭取資金支持。加強對重點夜間經濟消費街區、夜間消費活動的宣傳推介,為促進明光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營造良好氛圍。